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的交互关系探析

来源:楚天法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2018年10月26日至29日,第一届“嘉定法宝杯”讲好中国故事曲艺展演活动在上海嘉定成功举办,取得了曲艺作品、理论成果的双丰收。在为本次活动的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成功融

编者按:2018年10月26日至29日,第一届“嘉定法宝杯”讲好中国故事曲艺展演活动在上海嘉定成功举办,取得了曲艺作品、理论成果的双丰收。在为本次活动的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成功融合“点赞”之余,本文笔者从理论上解读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交互关系的必然,追根溯源二者交互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曲艺繁荣发展与法制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一举措的有效实施,必将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环境,让依法、守法成为人们日常文化行为的一种习惯。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自然要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行列,发挥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优势,彰显抑恶扬善的审美本质,展现思想内涵深刻且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促进曲艺创作、表演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交互的必然

从理论上看,按照文化构成三层次的观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了文化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维系着文化系统的平稳运行。法律是制度文化的重要显像,曲艺属于精神文化的创造,二者作为文化系统的有机构成必然有着彼此的交互。而且,曲艺的生成、发展浸淫于社会生活的滋养,创作内容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能量供给,各种相关法律的社会现象在曲艺作品中多有出现。一方面,相关法律条文及法律现象为曲艺提供了创作素材,是曲艺作品生成能量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曲艺作品所蕴含的法律内容,又从客观上促进了普法宣传的实施,为法治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实践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性是其首要特性。如果从普法重要性层面考量,法律所设立的行为规范首先需要告知民众,让民众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违法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戒,从而对他们起到规范的引领与惩戒的警示作用,使之达到知法、守法的目的。就普法宣传与惩戒的社会作用分析,普法好比是对“违法犯法病症”的预防,而惩戒是对社会毒瘤不得已的切除。是防患于未然最好不得病,还是得病之后“亡羊补牢”,其中的轻重缓急、利害关系不言而喻。换言之,坚持筑堤的防范肯定胜过对洪水泛滥的治理,普法宣传的重要性也理应强过对违法犯法的惩戒。

从曲艺的本质看,曲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利用曲艺作为法律信息载体向民众广而告之有着天然的优势,极易被受众接受,从而有助于普法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曲艺不是直白的宣教,而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能够把所要传递的法律信息蕴含在“好听、好看、好玩”的故事讲述之中,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愉悦之余,在与曲艺作品中人和事的对照交流之中接受所传递的“劝人方”信息。其次,曲艺“抑恶扬善”的审美本质与特点,契合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观、价值观,极为适合表现相关法律素材的人与事,制造正反、善恶、是非、曲直的冲突来调动观众欣赏,吻合观众日常生活习惯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审美评判、价值判断,发挥观众的惯性思维在节目欣赏中的作用,使观众容易接受法律信息的传递及强化知法、守法的行为观念。再次,“语言”是曲艺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和传情达意的载体,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对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与指向。而且,曲艺因为作品创作周期相对较短,便于及时表现社会生活,而享有“文艺轻骑兵”的美誉,曾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对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树立模范形象、鼓舞战斗士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建立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今天,曲艺的艺术优势作用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为人民营造“有法可依”的法治文化环境,让人们产生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与信仰,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种种,构成了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交互的必然。

二、曲艺与法治文化建设交互的表现

唐代“俗讲”,其形成是因为信息的直白传递不被接受而采取迂回之术,把高台说教的经文融入了世俗故事的讲述,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虽然,俗讲所含的宗教思想与当今法治文化建设的曲艺作品内容不可同日而语,但曲艺从历史上就有了与制度文化相关的交互行为,并成为曲艺坚持的文化“传统”。

文章来源:《楚天法治》 网址: http://www.ctfzzz.cn/qikandaodu/2021/0424/590.html



上一篇:躁动之下焉有错对无名之辈影评
下一篇:阳光下的法庭见证法律庄严和人心冷漠

楚天法治投稿 | 楚天法治编辑部| 楚天法治版面费 | 楚天法治论文发表 | 楚天法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楚天法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